? ?
茂名市發展和改革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情況問卷調查分析報告
一、調查背景
近年來,茂名市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全面部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司法公信等領域信用建設,陸續出臺了《茂名市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實施方案》《茂名市加強政務系統誠信建設工作方案》《茂名市加強個人誠信體系建設工作方案》《茂名市加快重點領域信用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實施方案》《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應用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實施方案》等信用建設文件,建成運行茂名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推進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完善信用監管措施,探索開發信用應用場景,開展誠信文化宣傳教育,進一步推動全市企業和社會公眾參與誠信建設,擦亮“信用茂名”城市品牌。
二、調查目的
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決策部署,廣泛發動干部群眾、企業參與信用體系建設,營造誠實守信的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提高市場主體和個人誠信意識,助力茂名經濟高質量發展。按有關工作要求,茂名市發展和改革局于2022年6月13日至2022年6月21日在門戶網站“征集調查”欄目開展專項問卷調查,邀請各機關部門、各中小微企業、社會群體等參與調查,經反饋情況、征集意見,共同推進茂名市信用體系建設政策抓實抓細。
三、問卷總體情況
為進一步調查掌握社會公眾對信用體系建設的知曉率情況,茂名市發展和改革局精心設計調查問卷,從社會信用體系政策的感知服務、享受程度等方面,全面覆蓋所需了解的調查內容;通過了解干部群眾對信用平臺、信用報告、信用修復、信用管理、失信治理等方面的需求,掌握群眾對信用建設的期盼;通過加強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完善信用監管制度、拓展信用報告應用領域、開展誠信文化宣傳教育等方面的意見,優化信用建設工作,促進信用建設更加惠民便企。通過調研,共收集92份問卷,得到了豐富的一手資料和鮮活的素材,為完成調研報告奠定了基礎。
四、調查結果分析
1.職業調查
職業調查顯示,超過89%參與問卷調查人員為機關、事業單位職員,其他職業占比為11%,企業和社會群體參與信用體系建設調查占比較少,本科以上學歷65%以上,高中、中專、技校學歷占比9.78%。
2.政策知情度調查
通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如何理解進行調查,社會公眾普遍認為信用建設應該包含金融借貸領域的信用管理與服務、對社會各領域守法守規行為的激勵機制和違法違規行為的懲戒機制、對社會生活中履約履諾行為的信用管理機制、對各類社會主體道德素養的誠信管理機制等方面,金融借貸領域關注度最高。
當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設政策知情度調查顯示,認為信用建設存在一些問題占73.91%,已經非常完善的占比僅為22.83%,3.26%人員表示當前信用建設零散沒有形成完整體系。
通過調查,參與調查者對“信用中國(廣東茂名)”網站比較了解占39.13%,了解不多的占34.78%,沒聽過占18.48%,所在市區縣已開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知曉率達89.13%。
通過以上四題政策知情度調查,參加問卷調查人員對我市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具體措施了解掌握程度較低,其中對當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情況、“信用中國(廣東茂名)”網站等的知悉度較低,有關部門的政策宣貫能力有待加強。
3.使用信用報告調查
40.44%的調查對象查詢或使用過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出具的個人征信報告;24.26%的調查對象未查詢或使用過信用報告;19.85%調查對象在“信用中國”網查詢過信用報告;15.44%調查對象在其他信用服務機構平臺網站查詢過信用報告。
從信用報告用途理解調查可以看出,22.37%的調查對象認為個人征信報告多用于貸款、投資等金融活動,其次認為公共信用信息報告多用于政府采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資質審核等行政管理事項,個人征信報告主要偏向金融屬性,公共信用信息報告偏向于社會管理屬性。
4.信用修復渠道調查
48.91%的企業及個人表示聽過但不知道怎么操作“信用中國”網站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還有30.43%的沒聽說過,僅16.30%的經常關注“信用中國”信息并及時申請信用修復,4.35%的曾經在“信用中國”申請信用修復,可見行政處罰信用修復社會知曉率仍比較低。
5.信用建設關注領域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關于百姓關心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重點領域方面,金融借貸占比最高,達14.9%,
在社會違法違規行為治理、社會誠信道德促進、優化公共服務、社會交往誠實互信、市場秩序整頓、市場監管創新、賒銷賒購等領域也市民也普遍希望發揮信用監管作用。
6.失信問題治理調查
在參與調查問卷全體人員中,食品藥品領域失信治理參與者關注度最高,達9.1%,其次分別是是醫療衛生、失信被執行、教育培訓、安全生產、生態環境、涉金融、工程建設、勞動保障、養老托育、政府采購和招投標、交通運輸、價格管理、知識產權、家政服務、電子商務、文化旅游、科研學術等領域。
在參與調查問卷全體人員中,超過五分之一參與者認為社會主體誠信意識不強是社會誠信缺失問題的主要原因;第二大導致誠信缺失問題原因是監管不到位、違法失信成本低,約占五分之一;其他原因有信用獎懲措施不足,法律法規執行力度小,信息不透明、不對稱。
問卷調查中,參與者認為企業法人在職業人群中最應該加強誠信管理,占9.81%,其次分別是金融從業人員、房產中介、醫師、會計審計人員、執業藥師、認證人員、律師、公務員、稅務師、評估師、教師、導游、注冊消防師等職業人群也應該加強誠信管理。
問卷調查中,參與者認為社會誠信、商務誠信、政務誠信、司法公信等四個方面均需要著力加強信用建設,占比相近。
綜上所述,通過15題調查,分6類進行歸類總結,我們發現社會公眾對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最關注是如何更好發揮信用監管作用,提升社會誠信意識水平。茂名市發展和改革局在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社會公眾對我市信用工作的政策措施的了解掌握程度較低,有關部門對政策宣貫的力度不夠;二是社會公眾對查詢和使用信用報告應用場景不多,需進一步拓展信用報告應用領域;三是部分領域失信問題仍比較突出,社會公眾期盼加強重點領域失信問題治理;四是信用監管措施不夠完善,失信懲戒力度不夠,違法失信成本低;五是開展誠信宣傳教育活動有待加強,社會公眾對信用建設知曉率偏低。
五、下一步工作計劃
我們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重點要突出,工作舉措要細化,要加強政府部門和企業、社會公眾互動,著力提升工作效能。就改進工作,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1.建立健全信用建設制度。健全行業領域信用監管制度,包括行業信用評價制度、分級分類監管、紅黑名單管理相關細則、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制度等,推進信用建設法治化和制度化。
2.拓展信用信息場景應用。在財政資金補助、政府采購、招標投標、招商引資、政府購買服務等事項中完善信用信息核查制度,依法依規對守信者予以支持,對嚴重違法失信對象采取失信懲戒措施,拓展更多的“信易+”場景,推出“信易+”惠民便企政策。
3.開展重點領域失信治理。開展誠信缺失突出問題專項治理行動,深入開展電信網絡詐騙、法院判決不執行、交通運輸、金融領域、生態環境保護等行業領域失信問題專項治理,督促被納入嚴重失信名單企業進行信用修復。
4.加大誠信宣傳教育力度。加強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深入市場、商場、廣場等地方廣泛發動全市行業、單位、街區、經營戶等各類主體積極參與誠信主題活動,營造城市信用氛圍。
主辦:茂名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茂名市信息中心
內容及技術支持:南方新聞網
粵ICP備05085994號-1
主辦:茂名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茂名市信息中心
內容及技術支持:南方新聞網
粵ICP備05085994號-1